编者注:本文作者小希,微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
|看到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
前几天在刘润老师公号中看到一位在微软工作过的“皇城根奶爸”的故事。
(资料图片)
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:
奶爸在高中时期是一个沉迷游戏、不好好学习,在国内上高中没什么希望的孩子,父母拿出来全部的继续供奶爸去英国读书。
奶爸读完一年的预科想上本科需要雅思成绩达到5.5分,而他只考了5分。
这对于在国内省吃俭用全力供孩子出国,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的父母来说,是很难接受的。
奶爸于心不忍,选择了欺骗,告诉父母考了6分,可以直接上本科。
花了父母这么多钱,面临的可能完不成学业,找不到工作,怎么办?
他想到了死..... 最终被救了回来。
于是,他又多读了一年,空余时间拼命打工,疯狂赚学费,最终完成了学业,也有了后面的成家立业。
看到这个故事,我沉思到,或许对于35+我们这一代人,都遇到过人生十足路口的各种坑,只不过有的坑小,拍拍灰继续前行。
有的坑大,大到我们想干脆躺平算了,要十分费力,甚至流一身汗,脱几层皮,才能出坑。
怎么办?
很喜欢克劳塞维茨《战争论》中讲到的一段话:
哪怕看不到希望,哪怕所有人都在质疑,你也需要给自己打气。
在逆境中蛰伏,寻找机会;在顺境中,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。
商业世界,本来就是不进则退,我们只能咬牙爬出坑来,在细缝中寻找机会。
敢承担、敢面对,没什么是过不去的。
| 机会是争取来的,不是等来的
在商业中,我们会看到很多新方向、新可能、新岗位。当不确定是风险还是机会时,我们总喜欢被动选择、等待指派。希望把一切准备好了,认知能识别时再行动。
但,往往机会是不等人的,它转瞬即逝,你没抓住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。
那怎么办?
等待是永远抓不住机会的,如果你认定了它,就义无反顾、全力去做。
没人能上的时候,你上,大家都没信心的时候,你带动鼓励,机会来的时候,你才有更大可能抓住它。
就像今年我们微蓝光的新项目层出不穷,需要人才、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,这个时候也是拉开距离的时候,你犹豫了、退缩了,也就落后了。
努力争取身边的机会,踏踏实实做出个成绩来。
| 普通人我们的机会在哪里?
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是普通人,不过在有成就之前它藏在我们普通人之中。
拿我弟弟来说,他和我出生在同样的家庭,小的时候同样面临着父母文化水平不高,忙于挣钱养家,我们都处于被散养的状态。
都在农村上小学,弟弟初中上了外地的寄宿学校,初一家里父母身体都做了很大的手术,没人能管上他,弟弟的初中、高中时代就是自己照顾自己。
后来他上了重点大学,保送了研究生,又公派去了英国留学,在国外获得导师认可,全国各地出差。
他也优于了一部分身边人,我想说的重点是他就和我从一个家门中走出。
一个向左,一个向右,我俩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。
曾经我也会说,我生在18线的农村,学历不高、经验不够,没什么人脉,怎么才能成功?
现在看来,这句话更深一层的意思是,我家里穷,没上好学,限制了我现在的成功。
事实上,通过我和弟弟的例子能看到,外在力量并不能限制一个人走向哪里。
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心态,就会在原地打转。
就像薛兆丰老师讲到一句话,你决定做什么,你做了什么,反过来最后定义你是谁。
你选择了在小镇上按部就班,他选择了在小镇上努力;
你选择了在大学随波逐流,他选择了在大学认真学习;
你选择了就近安逸的工作,他选择了走出国门,成就更好的自己;
很多微小的选择,最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;
所以,普通人的机会,就藏在我们日常的微小选择和做事中。
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,掩盖战略上的懒惰。 每天早出晚归,认为自己很辛苦、很努力了,而放弃思考。
认知决定了成长的天花板。
| 最后的话
没有任何人能决定你是谁,你是谁,想成为谁,只有自己说了算。
不要杞人忧天的等待,当机会来了,勇敢的抓住。
干就完了!
END
微蓝光的今天以10倍速地迭代着,包含着团队成员的成长以10倍速地迭代着、业务发展10倍速地迭代着。
微蓝光核心成员招募加入后,被微蓝光的价值观、企业精神深深吸引。
在这里,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。
机会来了,微蓝光继续开展“核心成员招募”,我们欢迎更多同频的、有情怀的、愿意成长的有识之士,一起了解微蓝光,一起成长,加入我们,一起助力自己的人生发展,一起保持那颗教育的初心,一起赢在未来。
标签: